亚布力林业局:食用菌科技创新打造森林食品产业“升级版”

  • 来源:东北网作者:高树林 记者 孙晓锐
  • 2015-12-24
       “十二五”期间,亚布力林业局紧紧围绕“把资源管理起来,让职工群众富起来”发展战略,深入实施“职工创业增收致富”工程。在黑木耳产业发展过程中,亚布力林业局通过政策扶持、企业引导、技术支撑等多种有效措施,引领职工群众发展黑木耳产业,走上增收致富路。
 
  为更好地发展黑木耳产业,“十二五”时期,亚布力林业局成功申请了“雪乡红黑木耳”地理标识商标,制定下发了《食用菌产业扶持奖励办法》、《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和《职工增收致富工作方案》,同时将黑木耳种植的完成情况纳入年终目标考核,建立一级抓一级的责任体系。去年年初,部分林场主要领导带头拿出资金建起挂袋木耳大棚,聘用困难职工负责具体管理,赚钱后利润分成,既帮扶又致富;其他党员干部也纷纷与困难职工结成对子,林业局还发放扶持贷款集资200余万元发展挂袋木耳大棚,先后在宝山、鱼池、庆阳等场所建起200多栋挂袋木耳大棚。全局共有3000多名职工群众参与木耳种植,近几年每年食用菌生产达都达到1亿袋以上。
 
  今年,受市场环境影响,在国内木耳价格由低到高波动的情况下,亚布力林业局鼓励职工转变经营理念,发展大棚挂袋小孔多眼单片木耳技术,顶住了木耳市场价格波动带来的影响,保证了产品质量,推动了食用菌产业升级。如今,全局已建成木耳种殖大棚313栋,其中钢架大棚200多栋、木制大棚100余栋。全林区食用菌产量稳定在1亿袋左右,实现了木耳生产的良性循环,增加了林区职工的收入。
 
  亚布力林业局还全面加强三级菌包厂的建设,为职工提供优质三级菌包。在建立的一个日产五万袋微波灭菌的菌包厂外,年产50万袋以上的菌包厂多达上百个,尤其是宝山林场建成的多个菌包厂年加工能力达3000万袋。为确保菌包厂有充足的加工原料,亚布力林业局专门为一线生产场所配备了锯沫粉碎机,在中幼林抚育过程中,将剩余物直接粉碎成锯末卖给菌包厂,既增加职工收入又解决食用菌原料问题,进一步提高了原料保障能力。
 
  几年来,亚布力林业局高度重视技术应用与推广,积极与省内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努力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邀请东宁食用菌技术专家到亚布力林业局实地授课,满足了广大种植户对高端小孔木耳生产技术的需求。建立了远程食用菌研究所,研发了黑旺1号、2号优良菌种在全局统一推广,在技术上给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保障。
 
  走进亚布力林业局宝山林场食用菌科技示范园区、华山林场食用菌种植基地和鱼池食用菌生产管护区,人们会深切地感受到山上职工的创业热情和执著追求。
 
  在宝山林场食用菌产业园区,种植黑木耳10多年的张胜全凭着经验的积累,对种植黑木耳心里有底。今年,他投资10多万元,更换了老旧机器,雇佣工人10余名,生产黑木耳菌包近10万袋。女工贾文梅是一名打包工,与其他两名女工每天干8个小时,生产菌包3000多袋,每人能挣到100多元钱。
 
  在华山食用菌生产基地,食用菌收购商张金良最大的愿望就是以合作社的方式,统一收购、统一销售,提高食用菌的售价,叫响天然、有机、无污染的绿色食品品牌。
 
  回眸十二五,展望十三五。在黑木耳产业发展上,亚布力林业局通过出台提供无息贷款、优先考虑原料供应等一系列优惠政策,重点扶持食用菌产业的壮大。同时,通过招商引进客商,促进黑木耳的商务交流与销售。借鉴宝山食用菌生产销售的成熟模式和知名品牌,筹划发展以网络为主的电子商贸物流,目前,网络销售平台不断扩大,亚布力林业局正在利用网络贸易合作打开木耳销售的“黄金之路”。
 
  昔日的家庭式小作坊生产,今日走向了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生产,一步步从大山深处小商贩控制市场到通过网络销售平台面向全国销售,加快推动了食用菌走向国内国际大市场的进程,叫响了亚布力林业局森林绿色食品品牌。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讯媒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相关评论

在线客服
微信扫一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