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CEO:未来将越来越依靠人工智能 而不是手机

  •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上海)
  • 2016-04-22
 20160422091001a0730_550

       谷歌母公司Alphabet当地时间21日盘后公布一季度财报显示,美股盈利7.5美元,大幅不及7.96美元预期,一季度营收164.7亿美元,同比增长17%,不过不及分析师165.7亿美元的预期。财报公布后,谷歌盘后股价一度重挫7%。

        创新业务收入大增
       不过令人欣喜的是,谷歌代表未来的“其它业务”一季度营收大幅攀升至1.66亿美元,远高于分析师预计的1.44亿美元。该业务部门的亏损明显降低。谷歌的这些高风险创新业务也被称作为“Moonshots”计划,从事包括人工智能、自动驾驶以及医疗科技等项目的研发。谷歌CEO桑达尔-皮查伊在财报公布后的电话会议上表示:“未来将越来越依靠人工智能而不是手机,谷歌正在为创造这样的未来迈进。长期而言,我们的战略将从‘移动制胜’转为‘AI制胜’。”谷歌将于今年5月中旬召开开发者大会,届时将由更多最新技术发布。
 
       谷歌首席财务官Ruth Porat也表示:“最新一季度财报反映了良好的开年,谷歌将专注于令人兴奋的新技术,这将有利于公司的长期发展增长。”今年2月公司首次以Alphabet的身份公开业绩,其中透露了谷歌的盈利以及包括Nest thermostats, Google Fiber, moonshots和谷歌无人驾驶等在内的“其它业务”的亏损状况。Alphabet首席财务官Ruth Porat当时就表示:“我们在其它业务中的大多数投入其实是预先的收入(pre-revenue)。”
 
       谷歌当天股价收于780美元,明显强于美股大盘。今年前三个月,谷歌股价上涨8%,低于标普500指数同期13%的涨幅,不过过去一年,谷歌股价大涨43%,而标普500指数过去一年的涨幅几乎为零。目前谷歌市值已经超过5200亿美元,与苹果5868亿美元的市值仍有差距。不过分析师对谷歌的目标定价均价已经上调至927.24美元。FactSet的统计数据显示,51位分析师中的47位给谷歌评级为“买入级”。谷歌市值超越苹果也是指日可待的事。
 
       广告移动端增长放缓
 
       尽管Alphabet目前有相当一部分的业务(Moonshots)并不赚钱,但是仍然被分析师看好。曼哈顿创投合伙人首席经济学家Max Wolff在财报公布前夕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我们看好谷歌的长期盈利。X labs里面的项目才是真正值得我们去关注的。智能手机时代已经过去,聊天机器人,VR,这些才是科幻小说,也是下个季度,明年可能产生盈利的点。”他同时表示,和谷歌云一起发布的谷歌云引擎和人工智能对于谷歌有着深远的影响。“我们预计安卓设备将占到市场份额的70%,移动端的广告收入也将大幅增长。”不过他同时指出,“风险在于放缓的移动业务融资也,但谷歌将更加专注于AR和VR以及聊天机器人业务。”对于谷歌所面临的风险,Wolff还特别提到了近期谷歌遭欧盟调查事件的影响。“欧盟的起诉会让谷歌面临的风险急剧上升。此外桌面搜索的增速将受到来自包括搜索、地图和邮件等APP渗透导致的威胁。”
 
       广告是谷歌的主要收入来源。但是随着广告业务的不断扩张,增速也开始放缓。一季度谷歌广告收入仅增长3%,至37亿美元,远远不及分析师的预期。此前,摩根士丹利就预测来自谷歌搜索页面的广告收入今年一季度将同比增长27%,其中60%的增长来自移动端。上一次收入增长的峰值还要追溯到2011年四季度。不过彼时谷歌的市值只有今天的一半。
 
       YouTube访问量的增长也是一大亮点。每个月访问YouTube的用户人数已经达到10亿人,更重要的是,他们在YouTube上花的时间在不断增长。瑞信分析师Stephen Ju表示:“Facebook推出的高端视频广告产品似乎完全没有对YouTube的预算增长造成任何的压力。咨询机构eMarekter对2016年YouTube广告收入增长的预计为增长21%至51.8亿美元。
 
       此外,谷歌在云平台的争夺战中也赢得了重要的客户,比如苹果,Spotify和Autodesk。德意志银行分析师Ross Sandler认为谷歌短期内还会加大云端业务的投入,这种支出将体现在2017年的财务数据中。
 
        尽管移动搜索被认为是未来的趋势,但是分析师指出,来自于桌面搜索的广告收入可能仍然会成为谷歌的一匹“黑马”。谷歌近期对桌面搜索结果的广告呈现方式做了改动,尽管是很小的改动,但是能够让广告商更加愿意出高价够买搜索结果页面最醒目的广告位。摩根士丹利分析师Brian Nowak表示:“这个改动将为谷歌的广告收入带来140个基点的增长。鉴于谷歌的桌面搜索仍占广告业务总收入55%的大头,细微的增长加速都将令整个财报的指针发生偏转。”

        新技术布局精准营销
 
       而谷歌日前正在申请专利的一项新技术可能为广告商带来更为精准的营销。这项技术能够通过监测移动设备,测量人的体温和心率,并能阅读人的表情。导致的结果是,谷歌将会通过分析人产生的不同的情绪反应来调整搜索结果。咨询机构Forrester的分析师James McQuivey表示:“如果这项技术谷歌能够适用,那么谷歌的广告客户就能适用。广泛应用该技术将为谷歌带来巨大的潜在回报。”
 
       全球移动广告支出规模目前已经超过了1000亿美元,eMarketer的分析数据预测,到2019年,这一数据将翻番达到2000亿美元。不过谷歌对这项专利的回应非常低调。在一份声明中,谷歌表示:“我们对于很多想法都申请了专利,有些能够成熟从而演变为产品或者服务,但也有一些不能。”
 
       谷歌在专利申请中对这一技术如何服务于用户的问询做出了解释:“用户的移动设备将会根据用户对显示的第一条搜索的反应,收集生物识别信息,从而评估他们对搜索结果的满意度和关注度。”至于收集生物识别信息的技术,谷歌进一步解释道:“这是通过安装在手机或者平板电脑上的摄像头和传感器来捕捉的,包括对人的体温、瞳孔放大、眨眼、脸色的变化以及心率和面部特征等生理体征。”比如用户输入“我应该去旧金山哪家餐厅吃饭?”的问题,他的生物识别信息反馈就会在第一条搜索结果跳出后被收集。如果用户对第一个结果显示的餐厅有不好的印象或者经历,他的面部表情就会被谷歌解读为“皱眉”或者“瞪眼”,暗示着对于餐厅的评价负面。谷歌表示:“这个系统会根据生物识别的参数来重新排列搜索结果。”
 
       专家表示,这一功能的应用前景将会变得非常广泛,并且极大提高广告商精准营销的效率。威盛电子语音交互部门研发总监张国峰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一般情况下来讲,体温和心率的变化是比较容易收集的,比如通过智能可穿戴设备就可以。但是情绪是很难体现的,但是现在如果加入了摄像头和传感器,就很容易用DNN(深度神经网络技术)确实很容易能够准确地分析情绪,做更为精准的广告营销。”但他同时指出,重新排列搜索结果的可能性不大。“因为不同的人对不同的结果感兴趣,但是就算仅仅是根据兴趣点给广告就已经非常有效了。”
 
       如果说技术已经不再成问题,那么谷歌现在唯一的挑战就是如何说服用户允许他们收集生物识别的信息。因为大多数人是重视自己隐私而不愿意被拍的。张国峰还提出了该技术的另外一个应用领域——户外或楼宇广告屏。“如果广告屏上能够放上摄像头和传感器,就能随时关注路过的每一个人对广告的反应,分析他们感兴趣程度,不仅能够量化广告的到达率,还能准确地测算出每个广告的用户反应,从而对广告的投放效果做出评估。”但是实现这一目的的前提仍然是安装摄像头是否侵犯了隐私。
 
      欧盟官司缠身
 
       另一个受到投资者高度关注的方面是欧盟的反垄断调查。就在本周三,欧盟反垄断官员正式对谷歌提起起诉,指控其“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对安卓系统设备制造商和手机网络运营商强加限制,要求其安装谷歌的服务”。对此,欧盟将有可能对谷歌处以高达70亿美元的罚金。
 
       这项起诉核心内容分为两部分:其一,谷歌要求制造商预装谷歌搜索和谷歌浏览器,并将它们设置为默认选项,谷歌还给制造商财政补贴,让这些服务变得更加排他;其二,谷歌阻止制造商售卖非谷歌版本的安卓手机,并对这样做的制造商处以罚款。
 
       欧盟对谷歌的起诉很容易让人想到1998年美国反垄断机构对微软的处罚。彼时微软被指控为“迫使制造商捆绑销售含有包括IE浏览器等软件和windows操作系统的产品”。但是美国反垄断法很不一样的是,判断商业行为是否非法的底线是“是否对消费者产生负面影响”。比如提高产品或者服务的价格就认为是“负面影响”。从这个角度来讲,很难起诉谷歌的垄断行为,因为谷歌的绝大多数产品和服务是免费的。但是欧盟不需要去做此争论,因为根据欧洲的反垄断法,不管谷歌的产品买多少钱,欧盟都有权起诉它。在欧盟反垄断监管机构看来,安卓只是帮助谷歌扩大移动和搜索市场垄断的工具。
 
      该案件可以被视作是“历史遗留问题”。此前欧盟已经指控谷歌在互联网搜索中推广自主购物服务,排挤了竞争对手,经过三次尝试,该案一直未得到解决。路透社引用金融分析师Richard Windsor称,谷歌通过安卓手机上预装地图、搜索和电子邮件等销售广告令其去年全年的广告收入可达110亿美元。“对于谷歌而言,欧盟的这一起诉风险很大。”Windsor表示。
 
       谷歌法律总顾问Kent Walker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安卓是一款基于开源软件的操作系统,鼓励创新。我们期待与欧盟委员会合作,向他们展示安卓是有利于竞争,有利于消费者的。”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讯媒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相关评论

在线客服
微信扫一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