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块头”如何拥有“大智慧”?

  • 2015-10-08
 e45e7afc-7fd5-4d76-82b7-8f688059a72b_size75_w400_h266
张东亮在工作中

 

9月23日至2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河南考察。李克强考察的三个点虽然性质不同、业务各异,但它们在基层实践中释放的创业创新活力使总理“深受鼓舞”。

9月29日,在国务院的常务会议上,李克强向参加会议的有关部门负责人感叹河南的“双创”。同样是在9月29日,我省稳增长保态势经验交流会召开,动员全省上下“调中求进、改中激活、转中促好、变中取胜”,冲刺四季度,打赢攻坚战。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成为发展的新钥匙、新动能。我的工厂我的“团”,厂是老厂,“团”是新兴创客团,当“老”遭遇“新”,洛阳矿山机械厂(以下简称“洛矿”)走出一条“以众智促创新”的双创之路。

“大块头”怎样才能拥有大智慧?中国制造如何成为中国“智”造?“国之重器”怎样借力“双创”?请看洛矿实践提供的“工业灵感”。

李克强总理在河南考察时指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既是小微企业生存之路,又是大企业繁荣兴盛之道。重大装备企业也要推动“双创”,这不是权宜之计,而要有长远谋划。要创出成果、效益、品牌,也要创新机制和分配模式,走活“双创”这步棋。

1个人:大工匠张东亮的“黄金周”

总理离开洛矿几天后,大工匠张东亮也迎来了他的黄金周。与往年不同,老张难得放了自己七天假,人闲下来了,但脑子还转着——他要想想李克强总理提到的那个专业人员的业务论坛该咋建。

9月2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到河南考察,首站就是洛矿。作为这里的创新代表,张东亮的大工匠工作室吸引了总理的目光。座谈之后,总理为他们支招:中国制造也得有互联网的思维,建议建立一个专业技术人员的论坛,这样,遇到“疑难杂症”,就能与国内外专家“同坛论技”。

张东亮把总理的话放在心上,一直在琢磨。昨天,在他的家中,他兴奋地向大河报记者介绍着自己在黄金周发现的一块“新大陆”:一个名叫“医学影像园”的论坛。

“你看,这个论坛里聚集着来自全国各地的影像学医务工作者,大家经常把在工作中碰到的难题放上来讨论,群智群策,很快就能找到诊断思路。”张东亮指着电脑屏幕告诉记者,这启发了他。

“说到底,我们每个人掌握的技巧、知识是有限的,技术论坛、微信等平台一旦建起来,相当于拥有了一个‘智库’。”总理的一番话,启发了张东亮,获得灵感的他在小长假里“憋”出了不少“新点子”:建立技术人员“微信群”,在群里搞“我最得意的加工、编程、装夹方法”的分享……他决心要打破技术研讨的“时空障碍”。

其实,在以往的工作中,张东亮工作室就有召开“先期策划会”的惯例:所有成员围坐一起,针对图纸的技术指标、难点等各抒己见,不少技术创新就来源于一次次的思想碰撞、头脑风暴。

在总理来洛矿视察的当天,张东亮大工匠工作室成员通过加工方式上的创新,一举解决了加工中的“西门子轧钢机轴承座”这个“活儿”中的难题。(《大河报》9月24日A06版)

作为资深“创客”代表,张东亮对总理强调的“双创”有自己的一番理解:拿我天天打交道的车床来说,其实每台都有它的“秉性”和“脾气”,干活儿时用其“所长”,“好钢用到刀刃上”,在工序、加工方式上实现小改、优化,这就是工作中的创新。

1个群体:我的工厂我的“团”

总理的洛矿之行,让老厂的“新团”“浮出水面”,赢得了更多人关注。这个“团”就是洛矿创客团。

当天,洛矿关于全员创新推动战略转型的介绍引起了李克强总理的极大兴趣。“你是说全员创新?所有工作人员都参加了?”“是的,公司是三个层面的创新。第一个是高技术的创新团队,现有16名首席技术专家,每个人都是所在领域的领军人物;第二个是国际化的创新团队;第三个就是企业的工人创客群。”洛矿的董事长任沁新介绍。

以大工匠、首席员工为首的创新团队,不仅有场地,有经费,有课题,还有激励措施,能够使设计、工艺和机床集合在一起,共同对高难度工件和产品进行编程、优化和完善,攻克技术难关。

2013年,10名工程院院士、3名所在科学研究领域的专家及18名在单位各产业领域取得重大创新成果的技术领军人物组成了公司的高技术创新团队。同时,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6个海外公司、两个办事处,一支“布子”于国际市场“前沿阵地”,熟悉海外市场一线情况的专业人才队伍也孕育而生。

在公司“金蓝领”工程中,1个劳模工作室、5个大工匠工作室、16个首席员工创新工作站等一批“工人创客群”也横空出世。今年6月10日至12日,在大工匠杨金安的带领下,洛矿铸锻公司创客群体3天之内两创纪录——国内最大规格、重达338吨的加氢钢锭以及直径7.2米、重达204.8吨的国内最大管板锻件先后完成浇铸,且加工水平超过了既定工艺精度的要求。

不仅着眼于厂内现有资源,当“双创”插上了“互联网+”的翅膀后,洛矿的“双创”脚步扩展至全球。社会上,无数公司的“编外资源”也为洛矿所用。
 

不久前,洛矿重装厂一台12米梳齿机的控制系统突然失灵,机床骤停。“要给它重新编程并‘写入’,比修复一件千年文物还难。”面对这台在上世纪70年代由瑞士马格公司生产,目前全世界仅有三台“存世”的机床,洛矿的技术人员一筹莫展。“SAVEME!”(救救我!)无奈中,单位一名叫做任建生的电气控制工程师在互联网上发了一个这样的帖子,介绍了公司这台“罢工”机床所面临的困境。出乎意料的是,来自世界各地的“热心人”都在给任建生出主意、想办法。最终,德国的电气工程师海因茨通过圈内朋友,在奥地利一家公司找到了机床使用的CPU板,并寄给了任建生,顺利将问题解决。

就这样,在洛矿,一个由“技术创客群、工人创客群和社会创客群”形成的三位一体创客体系,开始发挥重要作用。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讯媒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相关评论

在线客服
微信扫一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