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传红:科普时报不是简单地回归传统媒体

  • 来源:智网新闻
  • 2017-09-26
 
 
 

 

尹传红,科普时报总编辑,中国科学家协会常务秘书长,获得过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等奖项,被授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北京市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先进个人等称号。

“最近一份全国性综合性的科普时报逆势创刊,一个全面的科普平台也正式上线,这两者互有关联、互为交融的媒体诞生不是简单的传统媒体的回归,而是科技日报社整合现有的资源,打造科普全媒体平台的重要举措。”9月24日,科普时报总编辑尹传红在2017浦江创新论坛文化分论坛上表示。

尹传红说,让更多人理解科学、崇尚科学,听来像一句口号,但科普时报在酝酿创办的时候,已经在考虑了它的定位和报道方向的问题。科技日报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创办了科学副刊以后,又紧接着创办了文化副刊,特别强调科学和文化的融合。江晓原当时写了很著名的文章,里面有一句话到今天还有价值:没有科学技术发展,实在难有文化的进步,科学技术已经成为当代文化的脊梁,所以明确提出把科学注入文化,用科学为准绳,用科学审视过去的文化,用科学武装现在的文化,用科学探索未来的文化。

尹传红对于科普的理解总结了五句话,第一个层面是帮助公众理解科学。第二是引导公众欣赏科学。第三是促进公众参与科学,再往上提升一个层面,是传扬理性、发掘理屈。没有枯燥的科学,只有乏味的叙述,在创作方面强调内容,也要强调传播手段的更新,因为近代以来的科学都是滋生于文化氛围内的科学,而科学本身也是在社会文化当中不断得到发展的。

前些年不断地有养生大师各种特异功能大师问世,人们都讲到国民的素质有待提高,尹传红认为更多的要从一个文化的环境来考虑这个问题,各种养生大师特异功能大师的层出不穷,每每追捧者众,不是简单的科学素质的问题,还在于信仰、价值观与理性思维的缺失,这些信号对于我们的科学教育和相关法律工作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促进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合,也应该是未来的科普报道的努力方向。

尹传红介绍,现阶段科普工作已经到了全媒体的时代,科普时报除了一份报纸,还包括了中国科普网,以及新近开播的科米直播平台。

第二块开展科普舆情的监测,服务政府科技决策。

第三,做好科普产业化的工作,这一块是很巨大的产业链,因为我们讲到制约科普事业发展的瓶颈,不仅仅是有科普创作内容方面的问题,科普理论方面的问题,也有科普活动的策划人才、科普产业的开发,这一块都是薄弱的环节。

第四,是不同用户分级设计,实现内容的精准推送。

第五,开展突发事件科普,建立应急科普机制,第一时间做好相关科普信息的研判、整理和报道工作。

第六,建设公众科普互动平台,增强科普参与者的获得感。

尹传红介绍,科学时报特别设置了教育智慧版,因为考虑到现在有巨大的空白。从今年9月开始全国的中小学都开设了科学课,但是课本还没有很合适,师资力量也很薄弱,所以已经有科普界的方方面面都在盯着科普教育,而科普教育也是科普时报和中国科普网要特别关注的空白点,或者薄弱的环节。有学者提出一个观点,与其说花很大力量投入很大资金去对成人进行科普教育,不如把人生教育的前端科学教育做好,指的是在把课本教学以外的科学阅读、科学课程做好,我们这一代学生成长以后,他的科学素养、科学思维方式就不会太有问题。现在的科学教育存在很大问题,国家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在科学教育作为重要的落点深入到中小学教学里面,本身也是对科学普及工作的推动,因为科学普及和科学教育两个方面的交叉交集非常大。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讯媒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相关评论

在线客服
微信扫一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