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火箭未来30年看点:长八首飞、重型火箭、核动力穿梭机

  • 来源:智网新闻
  • 2017-11-17
 

        中国运载火箭的“摇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16日迎来一“甲子”。建院60周年之际,该院系统规划了航天运输系统的建设蓝图。
 
        记者采访相关专家,以时间顺序解读《2017—2045年航天运输系统发展路线图》诸多看点。
 
2020年:长征八号“首飞”
 
        低成本中型运载火箭长征八号计划在2020年“首飞”。根据此前消息,“长征八号”的芯级基于“长征七号”和“长征三号甲”设计,将捆绑两个120吨级固体助推器。“长征八号”将大大减少发射中低轨道卫星的费用,在商用发射市场前景可观。
 
        这意味着,通过对在役火箭实施智能化改造,使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可以面向全球提供多样化的商业发射服务,包括“太空顺风车”、“太空班车”等低成本高可靠的商业发射服务。
 
2025年:亚轨道太空旅游成为现实
 
        亚轨道一般是指距离地面20至100千米的空域,处于现有飞机的最高飞行高度和卫星最低轨道高度之间。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院科技委主任鲁宇说,亚轨道运载器的外形像是空天飞机,“它在亚轨道上飞行,然后返回地球”。这意味着,普通人也可以安全“上天”。
 
        此外,空射运载火箭将把发射快速、发射能力提升到小时级,智能化低温上面级也将投入使用。运载火箭将对空间站运营维护、无人月球科考站建设等重大设施形成强有力的支撑。
 
2030年:重型运载火箭“首飞”
 
        “重型运载火箭现在还在关键技术攻关和论证阶段,取得了一些标志性的进展。”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院运载火箭系列总设计师龙乐豪说,比如已做出来10米级的箭体锻环结构,推力将近500吨级的液氧煤油发动机的联合实验也取得成功。
 
        根据规划,中国重型运载火箭直径接近10米,使用推力达到500吨级的液氧煤油发动机、推力达220吨的液氢液氧发动机。运载火箭能力将从目前的20多吨提升到百吨级。
 
        鲁宇表示,届时中国的火箭型谱将更完善,中国航天运输系统水平和能力将进入世界航天强国前列。重型运载火箭还将为载人登月提供强大支持,并为火星采样返回提供充足的运载能力。
 
2035年:运载火箭实现完全重复使用
 
        路线图指出,以智能化和先进动力为特点的未来一代运载火箭实现“首飞”,高性能智能化空间运输系统将实现广泛应用。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院火箭公司总裁唐亚刚说,随着运载火箭实现完全重复使用,更多的普通民众将有望乘坐两级可重复使用运载器遨游太空,实现“飞天”梦想。
 
2040年:核动力空间穿梭机的星际往返
 
        根据路线图,“动力”成为2040年的关键词。一方面,成功研制组合动力两级重复使用运载器;另一方面,核动力空间穿梭机出现重大突破,运输工具能够有效支持大规模的空间资源勘探和开发,小行星采矿和空间太阳能电站有望成为现实。
 
        “2040年至2045年,未来一代运载火箭将投入应用,空间运输系统将实现长时间多次星际往返”。鲁宇说,中国航天运输工具更智能、更多样,进出空间也会更便捷、更高效。
 
2045年:全面实现航天强国目标
 
        “我们提出2045年全面建成航天强国的目标。”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科技委顾问王礼恒说。
 
        到那时,中国具备规模人机协同探索空间的能力,装备和技术总体处于国际领先。
 
到那时,进出空间和空间运输的方式将出现颠覆性变革,包括成功研制组合动力单级入轨重复使用运载器。
 
到那时,新型动力进入实用性开发,“天梯”、“地球车站”、“空间驿站”等建设有望成为现实。
 
鲁宇畅想,在先进运输系统的支持下,针对太阳系内的行星、小行星、彗星等目标的人机协同探索可以常态化、规模化开展,探索和利用空间进入高速增长期。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讯媒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相关评论

在线客服
微信扫一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