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长岭炼化公司:创新得以常新

  • 来源:人民日报作者:颜珂
  • 2015-07-18

   室内,2000平方米的场地、20余名工作人员,控制的却是室外800万吨原油加工规模、年销售收入320亿元的炼油化工一体化装置。这里是中国石化长岭炼化公司(简称“长炼”)的中心控制室。

  地处湘北山区的长炼公司,地理区位、生产规模、技术工艺等方面“先天不足”,却始终在变革与创新中“迎难而上”,如今正朝着千万吨级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的目标前行。

  长炼的求新之道,正可为传统产业的老牌国企如何转型升级提供借鉴。

  用前瞻性眼光谋划

  历时3年,投入57亿元,成果是3个翻番——综合配套加工能力翻一番,达到800万吨;销售收入翻一番,达到320亿元;上缴税金翻一番,达到60多亿元。

  2011年10月18日,长炼800万吨炼油装置改扩建项目全面建成投产。

  长炼随之做出了一个“大胆”举动——将厂庆日从原来的5月7日改为10月18日。

  厂庆日为何能改?长炼党委书记、董事长侯勇的解释是,800万吨炼油改扩建项目是长炼“二次创业”的又一个起点,今后如上马更大项目,厂庆日同样可以“与时俱进”。

  开放的心态,源自前瞻性的谋划。与沿海炼油企业相比,地理区位一直是长炼的“短板”——原油运输成本高,成品油需求总量小。在成品油市场开放的最初几年,“短板”效应随之放大,长炼加工总量持续走低,经济效益低迷。

  然而,用更为长远的眼光审视,长炼则从“短板”中看到了机遇。“中部地区缺油、少气,又处在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能源需求大。中部地区的发展潜力,也正是长炼的发展空间。”侯勇说。

  从最初的250万吨,到500万吨,再到如今的800万吨,炼油规模提升的同时,企业的肌体更为“壮实”。2011年,长炼加工原油609.9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204万吨,实现销售收入比上年同期多出156亿元。

  根据规划,“十二五”末,长炼的炼油加工能力将提升至1150万吨,年加工能力达1600万吨。

  用创新性技术驱动

  2008年北京奥运会,长炼生产的“东海牌”改性沥青,铺到了主体育场“鸟巢”的跑道上。

  生产改性沥青,是长炼近年来拉长产业链的一种尝试。显然,企业从这次尝试中尝到了甜头。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在长炼总经理李华看来,转方式落实到企业,有两条路径,第一,拉长产业链,把有限资源最大化;第二,用先进技术改造原有工艺,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并把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在当前经济社会环境下,石化企业只有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两方面着力,才能有更加宽广的发展空间。”李华说。

  着眼“两型”,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撑。

  已经建成投产的800万吨改扩建项目,不仅让长炼的炼油规模大幅提升,更通过新技术、新设备、新催化剂的投入,使得企业主产品——汽柴油的硫、氨等杂质大幅下降。据介绍,这套装置,是目前我国同行业新技术集成度最高、设备国产化程度最高的一套装置。

  炼厂气是炼油的“副产品”,通常被作为液化气出售。但长炼通过自主研发,利用炼厂气中的丁烯,开发出国内领先的醋酸酯生产技术,用于生产环保性溶剂,为企业打开了一条新路。

  科技创新,离不开研发力量的支撑。

  2003年,在中石化集团公司整合科研资源,企业自身技术研究院业务面临萎缩、人员分化的背景下,长炼大胆创新,将国有体制的科研单位改制为市场主体。如今,改制后的研究院相继开发出多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精细化工技术,申报国家发明专利35项,已经成为湖南省石化催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为培养科技队伍,长炼近年来专门针对高技能人员制定培养服务方案——选拔年轻的拔尖人员,每人每年读一本书,写一篇论文,配备一位名师,攻关一项课题,并撰写成果报告书,每年进行一次成果论文评审与发布会。

  为搭建学习交流平台,长炼每两年主办一次“长炼科技论坛”,请国内一流专家和院士前来进行学术交流。每次学术交流,都能收到几百篇论文,为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问题提供智力支持。仅去年一季度,企业针对炼油装置、工程设备、节能减排等主题的技术研讨交流就有10多场次,提出技改建议20多条,其中13条已被采纳使用。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讯媒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相关评论

在线客服
微信扫一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