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标准”和工匠精神引领中国制造升级

  •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作者:方 明
  • 2016-04-13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4月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实施《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引领中国制造升级。(4月6日 中国政府网)
 
       提升制造业水平,若无标准先行,则意味着失去参照标准,难免走弯路。更重要的是正如李克强总理在会上所强调的,先进标准可以倒逼“中国制造”升级。纵观制造业先进国家,其工业产品之所以“先进”,首先就体现在高标准之上。在这个意义上,《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的实施,其实是要为中国制造业的升级描绘目标与蓝图。
 
       从《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的具体要求来看,无论是实施工业基础和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标准化和质量提升工程,加快关键技术标准研制,推动在机器人、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农业机械、高性能医疗器械等重点领域标准化实现新突破,还是适应创新进展和市场需求及时更新标准,其实都意在强调要用标准的更新和升级来引领制造业的突破发展。
 
       标准化发展意味着在一切的制造业领域,都应该严格遵循标准,它的反面便是低标准甚至无标准的“粗制滥造”。而这种形态只是过去追求规模效应下粗放发展的一种必然体现。现今要求制造业升级,那么从生产的标准环节,就要开始将那些低标准的产品工艺排除在外,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去产能”。
 
       高标准要得到贯彻落实,还需要工匠精神的鼓舞与推动。上个月,李克强曾对第二届中国质量奖颁奖大会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各行各业要弘扬工匠精神,勇攀质量高峰,打造更多消费者满意的知名品牌,让追求卓越、崇尚质量成为全社会、全民族的价值导向和时代精神。而这次会议上,他再次强调要弘扬工匠精神,追求精益求精。这是因为,制造业的升级,光有标准的提高,若无将高标准落实到生产制造工艺当中去的执行力,那么也将出现“有心无力”的尴尬。而提高生产工艺水平,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追求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这一点已被工业发达国家的经验所证明。
 
       当然,工匠精神不是喊出来的。它必须要依靠是实实在在的激励机制。比如李克强总理曾在地方调研中就表示,高精尖人才的待遇一定要提高。此外,还应该从财税等政策上营造一种良好的鼓励创造创新的氛围,让技术型企业得到更多支持,并加大对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
 
       如果说高标准是制造业升级的行动指南,那么工匠精神便是实践的动力,两者缺一不可。在中国制造业升级的路上,也只有充分以“高标准”和工匠精神为引领,才能真正提振消费者对“中国制造”的信心,支撑制造业提质增效、提升国际竞争力。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讯媒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相关评论

在线客服
微信扫一扫
返回顶部